| EN

| EN

>
>
前置仓,线下母婴店的增量场?

前置仓,线下母婴店的增量场?

即时零售对于线下零售业态的增量价值,已经是一件昭然若揭的事情。并且增量空间还在进一步扩大。

诚如美团方面所言,“2024年1月至8月,美团闪购夜间订单占比持续提升,达到26%;在县域等下沉市场,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54%。这些都是纯粹的增量消费。”

更宏观层面,《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,同比增长28.89%,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;2023年即时零售活跃用户数量约为5.8亿人,同比增长34.88%,占网民规模的53.11%。

在我们走访区域市场的时候,大大小小的母婴店也逐渐认知到即时零售的价值。有母婴店从业者告诉我们,其门店即时零售的订单已经可以超过6成,弥补了线下客流缺失的生意损失。

也是随着即时零售越发火热,“前置仓”的概念开始被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,山姆、永辉、盒马等零售主体热捧。到底什么是前置仓?对于母婴店来说,前置仓是可以探取的新增量吗?母婴店探索前置仓,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?

 

什么是前置仓?

前置仓模式最早的探索是以叮咚买菜、每日优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。在电商平台探索的传统模式中,他们通常会在偏远地区设立一个“城市中心仓”,同时又以“加密”的打法,选择更多、更靠近消费者集中的社区点位建立“前置仓”。商品从中心仓配至前置仓后再根据订单情况由骑手完成配送。

只是这一模式在每日优鲜倒下之后,曾一度被认为是运营成本很高、运营难度很大的一种即时零售模式。其背后是因为生鲜损耗率高、毛利率低、加之履约成本高昂、获客成本同样也高,最终很难同时维持用户数增加、客单价升高和运营成本降低的平衡。转机源于2022年四季度叮咚买菜的首次正向盈利,这背后是基于消费者对于足不出户的即时零售需求也越来越大,以及供应链逐渐调优。

模式的完善、消费者习惯的养成,让新一代前置仓逐渐超出生鲜范围,被更多的零售选手探索。因探索主体差异,大致可以将新一代前置仓的模式细分成三种:店仓分离、店仓一体、有仓无店。

 

母婴店更适合什么样的模式?

首先,“有仓无店”,本质还是上一代生鲜平台在探索的模式,但经过供应链调优和用户心智的逐渐占领,以叮咚买菜为代表的选手目前探索的尚且不错。只是,对于拥有实体门店的母婴店而言,这一模式并不是很适合转型探索。

而“店仓一体”,则是目前母婴店主流探索的一种模式,基于现有门店的固定客群,自行探索或者与平台合作,接入即时零售业务。但这一模式的选择更偏向单纯探求消费者不进店的“增量”,由于门店和仓重叠,也就意味着线上线下本身辐射的范围都是一样的,很难通过线上业务反哺给线下。

此外,随着线上的便利性逐渐占领消费者心智,也容易出现线上、线下业务左右手互搏的问题,最终可能面临线下业务逐渐萎缩、线上业务占比逐渐提高,但门店则要面临运营成本、坪效却不变、线上履约成本却要提升的成本困扰。

而“店仓分离”目前的探索代表是“名创优品”。据悉,其布局了专门针对即时零售用户线上消费需求的“24H超级店”,在选址上主要位于社区等消费密集区域,以补充常规线下商场门店的覆盖范围,经营时间上,则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。

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很明确的——开仓选址通常位于不适合开店的位置,租金、装修等成本较低,并且主要聚焦线上销售,节省了人员成本。选址上与原有门店区隔开,货盘也跟线下门店有差异化,这意味着门店可以触及更广阔的市场、触达新人群,经营时段24小时的设定,可以抓住夜间消费时段的增量。

但母婴店的特殊性在于,其最初之所以能从百货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业态,本质分出来的是需求很散、很碎、需要深度服务的“慢销品”。换句话说,母婴产品不同于快消品,对人的服务的依赖性很高,“店仓分离”场景下,只有拣货员、配送员场景的仓,是否能够承接住母婴产品的消费需求,尚有待验证。此外,母婴品的毛利相对较低,当毛利水平无法覆盖履约成本,前置仓自然也会面临盈利压力。

当然,“店仓分离”模式下的母婴店可以采取差异化货盘的方式,比如可以增加酒水、卫生用品、日化家清等全家化类别的产品,但这势必也会对其供应链能力发出挑战。且涉足全家化产品,也会涉及到与商超零售业态竞争的问题。

而另外一个竞争挑战则在于,假设母婴店A脱离实体店进行前置仓布局,可能出现与该区域原本存在的B母婴店辐射人群重叠的问题,亦或者出现A的前置仓与B的前置仓面对面、门对门的情况,而在母婴行业进入存量竞争、市场容不下这么多门店的情况下,争抢流量、过度竞争也将不可避免。

从目前阶段来看,虽然关于“母婴店探索即时零售,更适合什么样的前置仓模式”,尚无法给出定论。但必须要承认的是,前置仓的翻红也反映出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变化,即人们对足不出户即时买到所需物品的需求越来越大,从过去的“不确定性”迈向“确定性”消费。

在即时零售的确定性需求驱动下,究竟哪种模式能在母婴零售端跑赢,答案交给时间。

相关推荐:
最新资讯: